G20产业创新:四大发展理念助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2019-12-27

1-19122G521552H.png

    导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是今年我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办的层级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多边峰会。8月25日,在2016杭州G20峰会倒计时十天之际,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参与的《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5~2016)》发布会暨G20杭州峰会前瞻在京发布。黄皮书指出,以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并不是对传统制造业的回归和修复,而是产业的彻底变革,催生新的产业部门,建立起新的产业体系和产业发展模式。黄皮书专门开辟了“专题分析报告”,着力对G20产业技术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报告认为,创新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不仅将引发全球制造业新的革命,而且将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成为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主导。报告认为,G20国家必须进一步实施战略创新,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当前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的产业布局之中,中国依然是带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从2006-2016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自2011年以来连续4年下降,其中与机械产品相关的设备购置增速也同步下降;进入2016年,国内制造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增速持续下降,1-5月累计同比增速仅4.6%。从中可见,虽然中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入个位数时代,但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高技术制造业将继续作为工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支撑中国产业优化与升级。

1-19122G522064a.png 

    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对于传统产业如何抓住机遇进行转型升级?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全面部署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本质上是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规划指引,是为中国制造业在经济新常态中指明发展方向。

制造业转型方向

    《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

主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两化融合”工作,通过信息化的融合与渗透,对传统制造业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未来制造业中的作用愈发重要。这也正是《中国制造2025》将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作为主线的原因所在。

主攻方向: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管控。

1-19122G522144N.png 

实质:从资源驱动变为信息驱动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工厂车间内越来越多功能强大的智能设备以无线方式实现了与互联网或设备之间的互联。由此衍生出物联网、服务互联网,推动着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以CPS的方式相融合。也可以说,CPS将使制造业领域实现资源、信息、物品、设备和人的互通互联,形成智能制造大环境。

    通过互通互联,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以前的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结合在一起,工厂内的生产设备和设备之间,工人与设备之间实现纵向集成,把整个工厂内部联结起来,形成CPS,可以相互协同、遥相呼应,生产方式从资源驱动变成了信息驱动。信息驱动下产品制造的过程,体现出了智能制造的价值所在,即:能够科学地编排生产工序,提升生产率,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还可以调整资源使用,采用最节约能耗的方式。

制造业转型升级四大理念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当前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关键战场。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代表中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和路径选择,明确提出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力求通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我们除了坚持《中国制造2025》大方向不变外,从创新理念、协调理念、绿色理念、柔性定制理念等重塑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将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以创新理念打造制造业新动能

    创新是引领制造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应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扩大制造业发展的新供给,打造制造业发展的新动能。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新兴领域创新研发,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广运用,努力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设备、生物医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制造业产业供给体系。二是促进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加大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力度,积极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以及传统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改造,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三是加强制造业基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是要着力突破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长期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明确重点突破主攻方向,增强制造业整体发展动能。四是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构建具有可持续性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形成全社会技术创新的合力,着力突破一批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

以协调理念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

    首先,加快传统制造业“去产能”和改造提升,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当前,要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严控新增产能等综合手段,积极化解钢铁、水泥等制造业过剩产能;同时鼓励传统制造企业在关键环节的技术改造升级,积极打造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其次,加强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体系。我国制造业区域发展不均衡,但产业纵深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较大,当前应结合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发挥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后劲,优化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资源配置。与此同时,还要促进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完善制造业产业组织体系。在发挥国有大型企业支柱引领作用的同时,要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对中小企业在行业准入、税收优惠、技术服务和融资支持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1-19122G52224447.png 

以绿色理念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积极发展绿色制造,加大制造业节能减排。当前应重点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纺织、印染等“两高”行业的绿色改造,加强重点行业节能环保工艺装备的应用与监测,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促进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先进水平。其次,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增加绿色产品供给。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环保设备,研发推广脱硫脱硝除尘、重金属污染减量化等绿色工艺装备;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型节能终端设备,降低制造业终端产品的能耗和排放。再次,提升制造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资源再生利用的产业规模化发展,提升重工业废水或余热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大力发展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再制造产业,积极促进制造业的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发展。

1-19122G5222bK.png 

以柔性定制理念促进制造业产业变革

    定制化生产是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新型能力,是工业4.0、智能制造的逻辑起点,是产业变革的一个重大机遇。定制化生产模式是信息技术给设备、产品、人、流程“赋能”的过程,是资产的通用性对资产专用性替代的过程。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明确发挥品牌引领作用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在供给结构升级工程中,提到要丰富产品和服务品种,着重要支持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个性化定制,满足差异化需求。“定制化生产是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新型能力,是工业4.0、智能制造的逻辑起点,是产业变革的一个重大机遇。”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安筱鹏表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而个性化定制的重要标志是生产方式的变革。

    制造业占中国GDP的40%,地位举足轻重。培育和发展制造业,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举措。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孕育新突破。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正在酝酿新的突破,全球范围内新兴产业发展进入加速成长期。我们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走上这条道路,带领我们中国制造业走上世界之巅。